住宿生春季情绪调节——心理健康活动月之18级宿舍心理联络员培训

来源:发布时间:2019-03-06 字体大小【大】【中】 【小】 分享至:
 
        心理学研究表明,每年3月至5月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,发病数约占全年的一半,失眠症也在这一季节表现明显。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,引导住宿学生在春季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,培养其健全的个性、健康的人格,在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下午,18级各班宿舍心理联络员和生活部干部齐聚心理辅导室,参加了由心育中心刘一良老师主持的春季18级宿舍心理联络员培训讲座。本次培训讲座的主题是“住宿生春季情绪调节”。
图: 刘一良老师对宿舍心理联络员进行培训
        刘一良老师首先和18级宿舍心理联络员们分析了春天是一个心理疾病高发的季节,因为有的人对气温、湿度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高度敏感。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春季,气温的急骤变化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、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,进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,出现抑郁、烦躁、失眠等症状。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、沮丧、愉快体验下降、兴趣降低等症状时,也提示身体已进入了亚健康状态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心理因素通过情绪因素为媒介,可以影响植物神经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,从而引起有关脏器的功能活动亢进或抑制,导致器官的生理功能障碍,即病人感受到躯体不适和躯体症状。在现实生活中,与心理情绪问题有关的躯体症状包括生理功能障碍、身心障碍、心理生理反应三类,如头痛、耳鸣、疲乏无力、食欲减弱、咽部异物感、心前区不适、胸部压榨感等。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,大多选择到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、消化系统、循环内科、中医科等就诊,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心理变化惹的祸。
        气象条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,这些现在已经受到了医学专家、心理学家的重视。刘老师表示,春天容易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是正常现象,只要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和健康、愉悦的心情,懂得调节、适当宣泄,就能够平稳度过。在内科病人中,有近50%以上的患者实际是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问题,这些人中有些根本就没有躯体疾病,如果情绪问题解决了,这些疾病就会很容易得到治愈。若有类似症状,建议宿舍心理联络员应及时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反应,必要时还需到综合医院心理门诊进行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。
        最后,刘老师鼓励宿舍心理联络员和宿舍同学多沟通,及时发现察觉他们的异常表现,并尽快与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联系,从而共同维持校园和谐和安全。通过此次培训,18级宿舍心理联络员对如何解决学习、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。在今后工作中,他们定能以饱满的热情、高度的责任心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(刘一良)